Twitter Facebook Delicious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
人浮于世,在社会上忙忙碌碌的、追追逐逐地过了一段岁月,骤然惊觉在成长的过程中,虽然智慧与经验同时滋长着,然而儿时的童梦游园却离自己越来越远。在童梦游园还未完全淡忘前,可以在逝去的岁月中留下淡淡的痕迹。

Monday, November 24, 2008

賑災行2 - 深入災區

第2天, 2008年7月20日 - 深入災區

一早五點多起來,洗刷完畢和同房的揚銘匆匆的趕往大堂集合,6點15分我們就在往浦東機場的途上了。可能大家都還不習慣那么早起吧,每個人臉上都很“嚴肅”。到了了浦東機場,楊醫生和陳醫生先跟大家辦理登機手續,我們在等待當兒,當然先拍下一些“菩薩身影”。
   

由于陳醫生認識航空公司的職員,也因為航空公司知道我們此行是到四川賑災,所以讓我們一行人到貴賓室內等候上機。

在貴賓室內用過茶點后,就登機往成都去了。由于氣流關系,飛機搖晃的蠻厲害的,第一次在飛機上有站不穩的感覺。飛機在2個小時45分后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。

首次到成都,一走出航空大樓,有點熟悉的感覺,感覺回到馬來西亞,因為一片迷濛,有點置身深陷煙霾纏繞的馬來西亞。

細問之下,原來成都天氣常年潮濕,霧氣很重,所以常年很多時候都是朦朧一片,也因此除了重慶以為,亦被封為中國霧都之一。

跟著到來接機的到停車場,場面有點嚇到,兩輛粘上亮眼標題的7人座車出現眼前,讓我有點傻眼(當時心里想,需要那么張揚嗎?)。

除了“張揚”得有點過份(個人覺得)的轎車以外,此行馬來西亞的贊助商,曹總也親來接機。


大家把我們的行囊“塞入”座車后,大伙出發午餐去。

往餐館的途中,車隊在機場附近讓此行的另外一位隊員 -- 魏敏上車。楊醫生行前曾告訴此行有一位曾協助慈濟在洛水當志工的同行,就是這位打扮時髦的姑娘(中國很少稱女生畏小姐,因為通常在“娛樂場所”工作的才會被稱為小姐)。誒...跟想像中的慈濟志工有點出入。可能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吧!

到了餐館,由于我們這批從馬來西亞過來的團隊之前都有了默契,此行一律茹素(哈...哈...沒辦法,4位馬來西亞的,有三位是長期茹素,包括小弟),所以分為素葷兩桌。當菜一道道上桌時,
真的心有戚戚焉,一桌10人不到,竟然叫了16~17道菜,想到還有災民仍陷于水深火熱,我們此行“所謂”的賑災團,竟然進入災區的第一餐就那么大魚大肉,叫人情何以堪?

圖:菜肴多到進不完鏡頭...

過后從同行的伙伴了解,中國人都很愛面子,請吃飯一定要很大體,不能失禮賓客。就算自己經濟拮據,為了面子可以跟人借錢請人吃飯。所謂的體面,餐桌上的菜肴一定要多,吃不完已經是預料中事,最好能碟疊碟,,終于了解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,竟然是因為“面子”。此刻的心情復雜,到底,我們是“賑災團”?還是“美食團”?在慈濟活動習慣簡單了,奢華如斯的一頓飯,真的很不習慣。

吃完飯,車隊往成都市開去,我們需要到超商內購買一些糧食和食水和日用品,以備不時之需。

成都市由于不是重災區,四周生活一如往常,車水馬龍。中國的城市的道路都很寬闊,主要的雙向公路最少都有6條車道,雖然很寬闊,但是中國的團員還是投訴說一天到晚都塞車。

到了中國的超商,不算很大,可是售賣的物品種類很多,特別是食品,多到眼花繚亂,可能因為人口密集的關系,種類之多,大馬望塵莫及,可能市場很大,不怕沒人買。

一番搜購過后,又是另外一輪的滴汗...這次,不是心有戚戚焉,簡直是心有戚戚痛。


約一小時的搜購,幾個人竟然把好幾輛推車“塞”的滿滿的。充饑糧食也罷,細看所選購的食品中,有很大部分是零食,而且很不環保(都獨立包裝,無謂增添許多碳足跡)...看見大家搜購興奮的表現,這次不止是滴汗而已,而是汗流浹背...心想大家真的來賑災嗎?自己雖也是首次隨團到國外賑災,在想怎么樣,也不應該胡亂購買如斯。楊醫生可能看的出我的無奈,來跟我說,大家沒有賑災經驗,而且也沒經過類似慈濟的團體熏陶,在所難免,也不能要求那么多。看到這樣,只有感嘆無限的無奈。

經過一輪“亂購”以后,車隊出了商場往災區去。此行目的是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鎮的蟠龍村。
View Larger Map

一路上,看見很多重型車進進出出,有的載土載石;有的運送物資。原本預算2個小時的車程,因為走錯路,多了一倍時間,開了近4個小時,下半身都快失去知覺了。途中經過幾個收費站,但是只要看到有市府發出的賑災證明,都一概豁免繳付路費(我們此行當然也有市府的批文,沒有批文的話并不能隨便到災區去賑災。)。

越接近目的地,愈發感覺到大自然的破壞的威力。沿途開始看到斷層敗瓦,公路一道道的裂痕,觸目驚心。

晚上快要7點了,車窗外綿綿細雨,在車隊緩行間,拍了幾張車外的山河景色。

  

穿過這一片山頭不久,就快要轉入磁峰鎮的入口了。

進入磁峰鎮的通道,景象突驟改變。盡入眼簾的是一所所殘墻敗瓦,所到之處,沒有一所完整的房舍。


“一堆堆”的房舍,觸目驚心,很難想象當地震發生時,到底這里是怎樣的一個場景。是人間煉獄嗎?倒塌房舍的旁邊,有著一頂頂的臨時帳篷,災難發生近2個月了,災民也睡在臨時帳篷內近2個月,餐風露宿,看了到如斯的一個場景,除了震撼以外,還有心中的不舍,災民竟然還能在此斷水斷電的情況下生活近2個月。

到了蟠龍村,已經晚上8點多了,可是天色依然光亮。環繞著我們的,還是以“一堆堆”塌房,找不到一棟是完整無缺的。腳踏著一堆堆的震后變成碎片的瓦礫,心情跟瓦礫一樣,被震碎了。

 


村民看到我們終于到來,非常的高興,都四面八方的涌出來(楊醫生在震后不久就曾來過這里義診,跟這里的村民已經結下善緣,所以這次第二次的義診,也選擇這里為根地)。

大家撐著雨傘,微雨中商討要在那里安頓到來的團隊。不過,之前醫療團隊已經預了會找不到安身的地方,所以都準備了帳篷、防潮墊等臨時“居所”,準備在比較開闊的空地上扎營。在尋找扎營地點時,村民不忍遠道而來賑災的醫療團隊,來到了要協助大家,連最基本的安身之處都沒有,遂將原本過幾天自己將要入厝的“臨時板房屋”先讓出來讓醫療團隊先入住,解決安單的問題。

所謂的“臨時板房屋”,算不上是什么屋,房門打開一眼看完,空間不大,房內的土地還是磚石鋪上而已,也沒有覆蓋任何的水泥。

 
圖右:我就站在板房門前拍了這張照片,一開門就是那么大,一眼看完。


板房一列而過,每間板房代表一家人,視乎家庭成員的人數,約3~4個人共用一個板房。未來,這里的災民需在這些板房內渡過最少3到5個寒冬。


才到板房不久,也不知從哪里來,突然板房內擠滿了到來的村民。以為是好奇的村民過來看我們,原來...太感動了......村民竟然...

村民很用心,都從各自的“家”中,搬來了僅有能有的家具和電器供我們使用,真的很感動了。

村民陸續走后,才細看板房的四周。幸好板房大致以完成,房內已有電流供應。至于水方面,仍不是發生斷水,水供時有時無。到盥洗間走了一圈。基本上可分為盥洗間和大小解間兩種,男女分開但都只在隔壁而已。盥洗間和大小間內沒有任何的間隔,都是開陽式的,所以無論沐浴洗澡還是大小解,大家都是“坦誠相見”。

由于水供不穩定,大小解間內沒有供水沖洗,異味遍室,排泄物更是不堪入目,齷齪不已,衛生條件極差。但是居民告知,現在有瓦遮頭已經感恩不及了,也管不了那么多。

回到村民提供的板房,男生先在板房內“扎營”。由于無床可睡,我們仍需要在板房內扎營,睡在帳篷內。

時候也不早,大家折騰了一天又累又餓,趕快從把食物“搬”出來準備晚餐,看了...又是一聲聲嘆氣...

 

買的食物真的有夠多,這里只是購買的3分1而已。老實說,快速面已經很夠了,大家竟然還要他被腌制豆腐干、菜干啦,一堆有的沒的。現在才真正的體會到   上人所說的,人的欲望真的無窮無盡。為了三寸一時之快,竟然購買如此之多,難怪   上人要推動“克己復禮”。

餐中,魏敏一直在提洛水鎮的慈濟人怎樣的協助災民,怎樣的在做發放,口中不停的說:“我們慈濟...我們慈濟...”,可以看出慈濟人在當地真的很用心付出,真正的走入大家的生命。當地人現也都把慈濟人當成家人了。小姑娘還帶著慈濟發放時贈送的環保碗,很自豪的“秀”給大家看。

匆匆用過晚餐,楊醫生就先跟大家討論明天的流程和要注意的事項。


過后,我就跟著楊醫生和陳醫生到我們抵達時停留的災民“臨時屋”商量明天的安排。

 

這么有限的“房內”,擺了一張雙人床和一部電視和電視架,就那么一點空間,5~6個人在里面已顯擁擠,可是就是這個空間,讓災民一家住了快兩個月了。雖然發生了那么大的一場災難,許多人在一夜間,奮斗了半輩子的家園就這樣毀了,可是在大家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頑強和韌力,大家都哀傷放下,討論著明天的活動要怎樣進行。

當中,村民的一句話,而且是微笑著說:“都發生了,還能怎樣?日子還是要過。” 
沒有一絲的哀愁,多了幾分對未來的期望,也看到村民樂天知命的性格。心中在想,如果災難場景搬到馬來西亞,我們是否還有那么大的勇氣去面對未來,想象中,答案是否定的。

商討完畢,就再回到板房。由于斷水,無法洗刷,就這樣換了便衣準備睡覺去。在營中,傳了短訊回大馬的家人和慈濟伙伴,讓大家安心。但,明天我是否也能安心渡過呢?
Share:

Thursday, November 13, 2008

賑災行1 - 上飛機了!

第1天, 2008年7月19日 - 出發的一天

趕了一天,匆匆收拾一切就到機場去了。雖然很很累,但是總算一切都弄妥。

去到了機場,打了個電話給同行的張醫生,之前有過一面之緣,但時日太久,忘了是樣子。乖乖不得了,張醫生已經在機場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了。“歐賣國”,趕快和張醫生會合。哈...今天才知道原來還有一位伙伴和我們一起同行 - 還在英國念醫學系第二年的揚銘,還以為還有很多人。齊人了,就去登記準備上機了。

在候機室等了很久(太早到了),也在深夜,所以商店都關門,四周一片寂靜,三個人到處逛,看看是不是還可以找到一些漏網之魚,最少可以讓我們喝杯teh tarik的餐廳...結果太令失望了,瞪等了接近兩個小時才登機。

登機時,已是半夜1點45分了,班機不是很多人。上機不久,飛機餐就來了,哈~不錯,竟然是Chapatti,飛機上吃Chapatti也別有一番風味。當然,飽餐過后就是會周公去了。

早上7點30分,飛機降落在上海的浦東機場,下機后就播了個電話給楊醫生,然后我們就“打的”到賓館去。

到了賓館,放下行李,張醫生很累,就先去休息。揚銘和我就跟著楊醫生去用早餐。用早餐的地方,會經過龍華醫院(楊醫生畢業的醫院,是屬于政府的醫院),所以就帶我們先去參觀醫院。

第一次到中國的醫院,讓我有點驚訝,醫院的設備和排場,可以媲美馬來西亞的私人醫院。而且,各醫科科系分得很細,地方很干凈,有異于我們一般想像中的中國。有很多地方,覺得甚至比馬來西亞做得更好,單單是拿藥的,就分為中醫部和西醫部,速度很快,基本上醫生看完門診,一出來就可拿藥了,因為都是電腦化,真正的無紙張醫院。(有點感慨,馬來西亞推行了那么就都沒辦法做到)。還有一點很好的是,醫院給到像私人醫院的服務和設備,收費卻是超便宜,這個是馬來西亞政府醫院值得借鏡和學習的地方。

參觀了醫院,就去了一家類似快餐廳的地方吃早餐。原來中國很多的餐廳,都有素食,哈...哈...對我們這些素食者,真的很方便。吃完回去,經過一個包檔,買一些包給還在睡覺的張醫生吃,付錢時,又是另外一個“歐賣國”!!! 太便宜了! 一個蠻大的素包,才折合馬幣四毛錢! 無言!

吃完早餐,就回去賓館休息,睡了一個小覺。到了中午,先到一家現已少有國營飯店(飯店也有國營的)吃午飯,蠻不錯,很清淡,特別是那個番茄蛋,真的很好吃。吃完飯,就到飯店門外的地鐵站到地鐵到人民廣場。上海的地鐵很方便,有7條不同的路線,但是所以的路線在某些站是互相接駁的,所以到哪里都很方便,重要的是,快捷又便宜!










圖:地鐵站外都很干凈。









圖:在車廂內,人不是很多,大家都靜靜等待到達目的地。











圖:左起-馬來西亞的女強人張醫生,此行召集人楊醫生以及年輕有為的未來醫生揚銘。


到了人民廣場,剛才那句“人不是很多”,就立刻要收回了。一出車廂,到處都是人潮,到處都是人擠人,才第一次真正的體會什么叫人山人海,有點壓迫感。













一出車站,進入眼簾的是一棟棟高聳新穎的建筑物,很現代化和商業化。


圖:上圖的建筑物是上海的世貿大廈。

走了車站不遠處,就看到了人民廣場的地標,人民銅像和南京路的路標。



往下一直走,兩旁都是一些新舊摻雜的商店,這里都是上海男女老少都會來的購物天堂。

這里的商店跟馬來西亞很不同,馬來西亞的商場,基本上什么都賣。但是這條街的商場售賣的商品都是專賣的,也就是說整棟樓都賣相關的商品。比如說可以看到整棟樓在賣手表的、運動服裝、傳統藥材點、零食、醫療藥品和器材...來這邊尋找特定的商品很方便,不需要到處去尋找。而我們這次來的目的,是要到醫療的專賣店去搜購一些醫療器材和賑災要用到的藥物。







圖: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字號中醫館 - 同德堂

圖:我們搜購醫療器材和藥物的商家。

上海第一醫藥的醫療器材和藥物,可說是玲瑯滿目,應有盡有。無論是先進的醫療器材,或者是傳統的針灸專用醫療配備,都一應俱全,看到有點眼花繚亂,也驚嘆中國的醫療發展,其實比馬來西亞要進步很多,馬來西亞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。

所有醫療器材的攤位,都有專人為你講解其器材的用處和使用方法,非常專業。在馬來西亞要找一個專賣那么多醫療器材的地方,老實說,真的很難,而這里一站式的(在中國被稱為一條龍的服務)商店到處可見。

我們在這里選購了一臺由西門子研發的掌上型測量心電圖的儀器,非常的方便。對此儀器我們都很好奇,大家輪流測量自己的心跳狀況。





一番測量后,哈...哈...!結果是...出乎意料,我們當中最年輕的揚銘竟然被測量出來心臟有不規律跳動。其他的我們都很正常。

搜購完畢,楊醫生還要去拜訪友人先離開,剩下我們三個完全對上海不熟悉的人在街上游蕩,晚點才自行搭地鐵回去。楊醫生告訴我們,一直走下去,我們會路過很多的地鐵站,都可以上,到別的轉駁站轉車而已,結果我們走著走著,越走越遠,都看不到有地鐵站。不過,我們也不怕啦,路在嘴唇邊,就隨口問人。但有點滴汗的是,問了很多人,每個人都給我們不一樣的答案,

唯有往回走,還是一面走,一面問人。最后的結果,走回人民廣場的車站搭地鐵回去。
不過間中有個插曲,走回去的路上,我們看到一條街的名字 - “四川中路”,原來我們已經到四川了...哈...哈...!!!

回到賓館,洗刷完畢休息一下,就到另一所賓館的的中餐廳吃飯,要和此行來自上海的醫護人員一起吃飯,大家相互認識認識。


原來此行那么多醫生去,上圖左起:沈醫生、王醫生
下圖左起:楊醫生、陳醫生和我們的總管,劉先生。
在中國吃飯,正菜未上前,前菜或冷菜就會上很多,右圖中一碟碟的菜全都是前菜,真的有點嚇到,前菜都那么多,正餐...不過,哈哈......都很好吃。

飽餐后,當然就是會賓館oi oi去咯!明早要很早起來到機場去誒!

第一天感言:
上海真的是一座很現代化的城市,到處都是人。但是發覺有個特色,街上都很少看到胖人,無論男女老少,身材都很標準,而且皮膚超好,大家都白白的,白里透紅,重要的是帥哥美女很多。 唯一個人覺得美中不足的是,大家講話都很大聲,明明就在身邊而已,還是講話講到很大聲,特別是在講電話的時候,好像怕整條街不知道他在講電話似的,街頭講電話,差不多街尾都聽到(是有點夸張),不過,總體感覺不錯。第二天就要進入災區了,不知道有怎樣的一幅景象在等待著我們的來臨。
Share:

Popular Posts

Recent Posts

Pages

入場園迷

遊園園迷

Blogger Tutorials

Blogger Templates

Sample Text

Copyright © 童夢游園 Child Dream Pleasance | Powered by Blogger
Design by SimpleWpThemes |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.com & Distributed By Protemplatesla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