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天, 2008年7月20日 - 深入災區
一早五點多起來,洗刷完畢和同房的揚銘匆匆的趕往大堂集合,6點15分我們就在往浦東機場的途上了。可能大家都還不習慣那么早起吧,每個人臉上都很“嚴肅”。到了了浦東機場,楊醫生和陳醫生先跟大家辦理登機手續,我們在等待當兒,當然先拍下一些“菩薩身影”。
由于陳醫生認識航空公司的職員,也因為航空公司知道我們此行是到四川賑災,所以讓我們一行人到貴賓室內等候上機。
在貴賓室內用過茶點后,就登機往成都去了。由于氣流關系,飛機搖晃的蠻厲害的,第一次在飛機上有站不穩的感覺。飛機在2個小時45分后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。
首次到成都,一走出航空大樓,有點熟悉的感覺,感覺回到馬來西亞,因為一片迷濛,有點置身深陷煙霾纏繞的馬來西亞。
細問之下,原來成都天氣常年潮濕,霧氣很重,所以常年很多時候都是朦朧一片,也因此除了重慶以為,亦被封為中國霧都之一。
跟著到來接機的到停車場,場面有點嚇到,兩輛粘上亮眼標題的7人座車出現眼前,讓我有點傻眼(當時心里想,需要那么張揚嗎?)。
除了“張揚”得有點過份(個人覺得)的轎車以外,此行馬來西亞的贊助商,曹總也親來接機。
大家把我們的行囊“塞入”座車后,大伙出發午餐去。
往餐館的途中,車隊在機場附近讓此行的另外一位隊員 -- 魏敏上車。楊醫生行前曾告訴此行有一位曾協助慈濟在洛水當志工的同行,就是這位打扮時髦的姑娘(中國很少稱女生畏小姐,因為通常在“娛樂場所”工作的才會被稱為小姐)。誒...跟想像中的慈濟志工有點出入
。可能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吧!
到了餐館,由于我們這批從馬來西亞過來的團隊之前都有了默契,此行一律茹素(哈...哈...沒辦法,4位馬來西亞的,有三位是長期茹素,包括小弟),所以分為素葷兩桌。當菜一道道上桌時,
過后從同行的伙伴了解,中國人都很愛面子,請吃飯一定要很大體,不能失禮賓客。就算自己經濟拮據,為了面子可以跟人借錢請人吃飯。所謂的體面,餐桌上的菜肴一定要多,吃不完已經是預料中事,最好能碟疊碟,
,終于了解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,竟然是因為“面子”。此刻的心情復雜,到底,我們是“賑災團”?還是“美食團”?在慈濟活動習慣簡單了,奢華如斯的一頓飯,真的很不習慣。
吃完飯,車隊往成都市開去,我們需要到超商內購買一些糧食和食水和日用品,以備不時之需。
成都市由于不是重災區,四周生活一如往常,車水馬龍。中國的城市的道路都很寬闊,主要的雙向公路最少都有6條車道,雖然很寬闊,但是中國的團員還是投訴說一天到晚都塞車。
一番搜購過后,又是另外一輪的滴汗
...這次,不是心有戚戚焉,簡直是心有戚戚痛。

約一小時的搜購,幾個人竟然把好幾輛推車“塞”的滿滿的。充饑糧食也罷,細看所選購的食品中,有很大部分是零食,而且很不環保(都獨立包裝,無謂增添許多碳足跡)...看見大家搜購興奮的表現,這次不止是滴汗而已,而是汗流浹背
...心想大家真的來賑災嗎?自己雖也是首次隨團到國外賑災,在想怎么樣,也不應該胡亂購買如斯。楊醫生可能看的出我的無奈,來跟我說,大家沒有賑災經驗,而且也沒經過類似慈濟的團體熏陶,在所難免,也不能要求那么多。看到這樣,只有感嘆無限的無奈。
經過一輪“亂購”以后,車隊出了商場往災區去。此行目的是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鎮的蟠龍村。
View Larger Map
View Larger Map
一路上,看見很多重型車進進出出,有的載土載石;有的運送物資。原本預算2個小時的車程,因為走錯路,多了一倍時間,開了近4個小時
,下半身都快失去知覺了。途中經過幾個收費站,但是只要看到有市府發出的賑災證明,都一概豁免繳付路費(我們此行當然也有市府的批文,沒有批文的話并不能隨便到災區去賑災。)。
越接近目的地,愈發感覺到大自然的破壞的威力。沿途開始看到斷層敗瓦,公路一道道的裂痕,觸目驚心。
晚上快要7點了,車窗外綿綿細雨,在車隊緩行間,拍了幾張車外的山河景色。
穿過這一片山頭不久,就快要轉入磁峰鎮的入口了。
進入磁峰鎮的通道,景象突驟改變。盡入眼簾的是一所所殘墻敗瓦,所到之處,沒有一所完整的房舍。
“一堆堆”的房舍,觸目驚心,很難想象當地震發生時,到底這里是怎樣的一個場景。是人間煉獄嗎?倒塌房舍的旁邊,有著一頂頂的臨時帳篷,災難發生近2個月了,災民也睡在臨時帳篷內近2個月,餐風露宿,看了到如斯的一個場景,除了震撼以外,還有心中的不舍,災民竟然還能在此斷水斷電的情況下生活近2個月。
到了蟠龍村,已經晚上8點多了,可是天色依然光亮。環繞著我們的,還是以“一堆堆”塌房,找不到一棟是完整無缺的。腳踏著一堆堆的震后變成碎片的瓦礫,心情跟瓦礫一樣,被震碎了。
村民看到我們終于到來,非常的高興,都四面八方的涌出來(楊醫生在震后不久就曾來過這里義診,跟這里的村民已經結下善緣,所以這次第二次的義診,也選擇這里為根地)。
大家撐著雨傘,微雨中商討要在那里安頓到來的團隊。不過,之前醫療團隊已經預了會找不到安身的地方,所以都準備了帳篷、防潮墊等臨時“居所”,準備在比較開闊的空地上扎營。在尋找扎營地點時,村民不忍遠道而來賑災的醫療團隊,來到了要協助大家,連最基本的安身之處都沒有,遂將原本過幾天自己將要入厝的“臨時板房屋”先讓出來讓醫療團隊先入住,解決安單的問題。
所謂的“臨時板房屋”,算不上是什么屋,房門打開一眼看完,空間不大,房內的土地還是磚石鋪上而已,也沒有覆蓋任何的水泥。
圖右:我就站在板房門前拍了這張照片,一開門就是那么大,一眼看完。
板房一列而過,每間板房代表一家人,視乎家庭成員的人數,約3~4個人共用一個板房。未來,這里的災民需在這些板房內渡過最少3到5個寒冬。
村民很用心,都從各自的“家”中,搬來了僅有能有的家具和電器供我們使用,真的很感動了。
村民陸續走后,才細看板房的四周。幸好板房大致以完成,房內已有電流供應。至于水方面,仍不是發生斷水,水供時有時無。到盥洗間走了一圈。基本上可分為盥洗間和大小解間兩種,男女分開但都只在隔壁而已。盥洗間和大小間內沒有任何的間隔,都是開陽式的,所以無論沐浴洗澡還是大小解,大家都是“坦誠相見”。
由于水供不穩定,大小解間內沒有供水沖洗,異味遍室,排泄物更是不堪入目,齷齪不已,衛生條件極差。但是居民告知,現在有瓦遮頭已經感恩不及了,也管不了那么多。
回到村民提供的板房,男生先在板房內“扎營”。由于無床可睡,我們仍需要在板房內扎營,睡在帳篷內。
時候也不早,大家折騰了一天又累又餓,趕快從把食物“搬”出來準備晚餐,看了...又是一聲聲嘆氣...
買的食物真的有夠多,這里只是購買的3分1而已。老實說,快速面已經很夠了,大家竟然還要他被腌制豆腐干、菜干啦,一堆有的沒的。現在才真正的體會到 上人所說的,人的欲望真的無窮無盡。為了三寸一時之快,竟然購買如此之多,難怪 上人要推動“克己復禮”。
餐中,魏敏一直在提洛水鎮的慈濟人怎樣的協助災民,怎樣的在做發放,口中不停的說:“我們慈濟...我們慈濟...”,可以看出慈濟人在當地真的很用心付出,真正的走入大家的生命。當地人現也都把慈濟人當成家人了。小姑娘還帶著慈濟發放時贈送的環保碗,很自豪的“秀”給大家看。
匆匆用過晚餐,楊醫生就先跟大家討論明天的流程和要注意的事項。
過后,我就跟著楊醫生和陳醫生到我們抵達時停留的災民“臨時屋”商量明天的安排。
這么有限的“房內”,擺了一張雙人床和一部電視和電視架,就那么一點空間,5~6個人在里面已顯擁擠,可是就是這個空間,讓災民一家住了快兩個月了。雖然發生了那么大的一場災難,許多人在一夜間,奮斗了半輩子的家園就這樣毀了,可是在大家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頑強和韌力,大家都哀傷放下,討論著明天的活動要怎樣進行。
當中,村民的一句話,而且是微笑著說:“都發生了,還能怎樣?日子還是要過。”
沒有一絲的哀愁,多了幾分對未來的期望,也看到村民樂天知命的性格。心中在想,如果災難場景搬到馬來西亞,我們是否還有那么大的勇氣去面對未來,想象中,答案是否定的。
商討完畢,就再回到板房。由于斷水,無法洗刷,就這樣換了便衣準備睡覺去。在營中,傳了短訊回大馬的家人和慈濟伙伴,讓大家安心。但,明天我是否也能安心渡過呢?